第三章宫廷政变-《中国历代政治演进》
第(3/3)页
公元604年7月,随文帝病重卧床,太子杨广带兵包围了皇宫,谋杀了隋文帝。随后又派人假传隋文帝要杨勇自尽的遗诏,并将其兄杨勇杀死。杨广夺取皇位,史称炀帝。而正是由于隋炀帝后来的横征暴敛,才使隋王朝的气数早早地殆尽。
◆隋炀帝像
◆隋运河图
延伸阅读
暴君杨广与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与秦代的万里长城一样,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两项大工程。可是,这么大的“形象工程”,是杨广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大表演,这是用牺牲民力的代价换取来的。这种急暴的方法和不顾民众死活的政策,不但耗费了国家的大量财富,而且直接地导致了隋王朝的灭亡。
虽然历代的诗词和评论,对于杨广开凿大运河,批评的多,表扬的少。但它对于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以及祖国的统一,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公道自在人心,一句话:杨广开凿京杭大运河,弊在当代,利在千秋。
玄武门之变
公元626年,唐王朝建立的第九年,李世民伏兵玄武门,诛杀了前来上朝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李渊为了避免重蹈前朝隋文帝的覆辙,便立即传位给李世民,自己退居为太上皇。“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虽有杀兄逼父之过,但却从此开创了大唐盛世,继而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
◆《李世民论兵文录》内页
延伸阅读
李世民与小道姑的故事
传说有一次,李世民来到老子庙祭祖烧香。老道姑派个17岁的小道姑侍候。李世民暗想:这小道姑长得真好。他一边想,一边抠手指甲,抠着抠着用手指头一弹,把一滴水弹到了小姑子的脸上。
这小道姑是个聪明女子,于是三更半夜从床上爬起来,悄悄来到李世民床前“扑通”一跪:“万岁在上,小女子俺讨封来了。”李世民装模作样地说:“寡人实在无意,你是出家人,不该有这种想法。”
小道姑悻悻离去后,李世民做了一个梦,梦里一个老头指着他说:“我是老子,世民世民!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小道姑本来无意,明明是你看上了她,反说人家不该讨封,你不可为了自己的身份看不起地位低贱的人。”李世民醒来一想,对刚才的说法感到很后悔,派人去叫小道姑,哪知小道姑已经上吊死了。
李世民为了赎回自己的过错,就把小道姑死后封宫,用大石匣把小道姑金鼎玉葬,石匣上的盖上刻了十个大字:“要得石匣开,还得唐王来。”现在这个石匣还在太清宫大殿旁边放着呢。
神龙政变
公元705年,已称帝已经十四年的武则天病重。同为凤阁鸾台平章事(即宰相)的张柬之崔玄趁机起事,占领玄武门,斩杀武则天宠任的麟台监张易之春官侍郎张宗昌,并逼迫武则天退位,拥立太子李显重即帝位。标志着女皇武则天政治生涯的结束,唐王朝中断了十四年之后再次复国。
◆武则天像
◆武后步辇图。唐。张萱
延伸阅读
武则天的另一面
据说,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全唐诗》等录有其诗58首,多为庙堂祭奠之作,然也间有记游抒情诗篇,其《如意娘》诗云: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作为女皇的武则天,是一个铁腕人物,给人留下女中须眉的印象,然作为女人,也有情意缠绵,柔情若水的一面,于此诗可见。
甘露之变
被宦官所掌握的皇帝中,并非所有的皇帝都任由宦官胡作非为。他们中还是有人想铲除宦官势力,重振当年祖上的荣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文宗所发动的甘露之变。甘露之变是唐文宗大和九年(835)谋诛宦官而失败的一次政变,在这次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一千多人,朝班几乎为之一空,宦官因此更加专横。
◆三彩宦官俑
◆内侍图唐
延伸阅读
甘露的由来
甘露在我国古代人们的心目中,是件了不得的“神物”,被人认为是“神灵之精,仁瑞之泽”,“天下升平则甘露降”,就像龙凤龟麟一样,一向作为吉祥的瑞征。有些帝王听说城中喜降甘露,连当时的年号也以甘露命名。汉宣帝刘询,吴国的归命侯孙皓,南北朝时前秦的符坚等,都曾以甘露作过年号。传说甘露还是一种延年益寿的“圣药”,“其凝如脂,其甘如饴”,吃了能使“长寿者八百岁”,所以称为“天酒”“神浆”。于是,它便成为那些妄想长生不老的封建帝王贵族豪强们所梦寐以求的珍宝。但所谓甘露,根本就不是什么天降的“神灵之精”,说起来实在可笑,它不过是一种蚜虫的排泄物。蚜虫是一种附生在草木枝上叶上的小虫,又名蝣蚁地蚤木虱油虫,种类很多,全世界已经发现的有2000多种。
南坡之变
至治三年(1323)八月,元英宗与右丞相拜住从上都返回大都,途过南坡驻跸时,被以御史大夫铁失为首的一伙蒙古贵族官僚所杀,这就是元代著名的“南坡之变”。
◆元皮胄
延伸阅读
庙号的选字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号,仁宗宣宗圣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贤主,中宗宪宗都是中兴之主。另外,哲宗兴宗等都是有所作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业不足,德宗宁宗过于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文宗武宗名褒实贬,穆宗敬宗功过相当,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国。
◆蒙古武士像
靖难之变
朱棣为与朱允文争夺皇位,发动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靖难之役”是明代前期的重大政治事件与军事冲突,对王朝政治及部分机构设置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成祖像
◆建文帝像
延伸阅读
天津的由来
1399年,燕王朱棣率军南下,从天津三岔口渡河袭取沧州,于1402年攻入当时明朝首都南京,登上了天子宝座。朱棣登基后,对他争夺天下时经过的三岔河口十分赞赏,认为是块风水宝地,叫群臣献名。最后,朱棣选中“天津”二字,意为“天子渡津之地”,天津由此得名。不久,朱棣迁都北京,天津便成了京城的门户,军事地位日益重要。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在天津设卫,“卫”是明朝的一种军事建制,天津共设三卫,驻军一点六万多人。于是,人们又把天津叫做天津卫。设卫就要筑城,天津作为一个完整意义的城市历史由此而开始。
◆《永乐大典》书影。
南宫之变
天顺元年(公元1457)正月,京师团营提督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联络宦官首领曹吉祥发动宫廷政变,奉迎英宗复位,史称“南宫之变“,又称“夺门之变”。“夺门之变”是一场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虽然英宗正统朝的统治,不如代宗景泰朝的统治清明,但明英宗在位期间废除了殉葬,给明初以来的人殉制度画上了句号,也算功德一件。
◆于谦像
◆明英宗像
延伸阅读
明英宗为何置于谦于死地?
如果不是于谦那句“社稷为重,君为轻”的大义言辞,狼子野心的也先就会继续以朱祁镇为要挟,明英宗就不可能有再登皇位的人生转折。然而,明英宗成功复辟后的当天,就迫不及待的把于谦关进了死牢,五天后“弃市”。为何?
因为通过“夺门之变”复辟的明英宗,首先面临着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如何为自己的君统“正名”。为此,明英宗废除了景泰帝名号,改元“天顺”。天者,天命所归;顺者,顺应民心。年号虽然改了,景泰帝也已经废了,而对当初危难时刻拥立景泰帝上台的主谋于谦,如果不加以惩治,显然还不足以证明其复辟之君的政治合法性,无法向天下人昭示自己的复辟是“天命所归”和“民心所向”。所以,当徐有贞提醒他说“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后,为处置于谦,犹豫再三的明英宗终于下定决心,杀掉于谦,抄没家产,家人充军。
天京事变
“天京事变”发生于清朝后期的1856年,是一次太平天国领导层的严重内讧,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及燕王秦日纲在此事件中被杀,另有约两万人丧生。“天京事变”被视为导致太平天国失败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洪秀全像
◆天王诏旨太平天国军法令旗
延伸阅读
天王拾粪
花县官禄布的村边,有一道天马河,每到夏天,孩子们常在河里游泳嬉戏,洪秀全便是这班村童的首领。有一次,他们做了个“义兵捉妖精,俘虏拾牛粪”的游戏。一班孩童,分为两方:洪秀全等为义兵,洪仁添等为妖精。妖精先下水潜逃,义兵后下水追捕,被对方捉住者,就成了俘虏,就要拾牛粪一箕。
他们玩了半个时辰,大部分义兵都抓到俘虏。按规定,当了俘虏的村童,都应去拾牛粪一箕。可是,牛粪又污又臭,谁也不肯去拾。于是,洪秀全对大家说:“我们天天在此玩游戏,而父母天天在发愁,愁着没肥下田,谷子无收。大家每天如果能帮父母拾一担牛粪,他们多高兴呀。”大家听了,都觉得有道理,于是以后便自觉拿竹箕去拾粪。
从此,这帮村童每天都跟着洪秀全上山拾粪。至今,“天王拾粪”的美谈,仍在官禄布村流传着。
◆太平天国天王玉玺
辛酉政变
1861年的中国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宫廷政变,这一年是农历辛酉年,史称“辛酉政变”又称“祺祥政变”“北京政变”。辛酉政变是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的开始,此后清朝统治日益腐败。
◆慈禧太后画像
◆养心殿东暖阁慈禧垂帘听政处
延伸阅读
辛丑政变的历史见证
1861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避暑山庄病逝,以肃顺为首的八位大臣按遗诏,以顾命大臣身份主宰朝政,拥辅年仅6岁的载淳太子继位,商定次年改用寓意吉祥的“祺祥”新年号,并下令户工两部铸造了“祺祥通宝”“祺祥重宝”制钱。
9月30日,西宫太后慈禧联手东宫太后慈安,暗中勾结恭亲王奕,在京城突然发动宫廷政变,结束了八大臣辅政的局面。慈禧太后以辅助年幼皇帝同治政为名,宣布垂帘听政,废除“祺祥”年号,改为“同治”年号,新铸的“祺祥”钱币被迅速回炉改铸“同治”钱币。“祺祥”年号钱由诞生到消亡,前后仅有短短的几十天时间,存世量极少,被钱币收藏家视为珍品。
◆承德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
戊戌政变
“戊戌政变”是慈禧太后一生当中发动的第二次宫廷政变,两次政变都以慈禧太后的胜利而告终,也都成就了她垂帘听政的政治野心。戊戌政变宣告了百日维新的结束,导致晚清政局发生重大转折,是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
◆光绪帝像
◆康有为旧照
延伸阅读
大难不死的“戊戌第七君子”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以后,谭嗣同等六人在北京菜市口刑场慷慨就义。他们就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戊戌六君子”。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慈禧太后最初要处斩的不是6个人,而是7个人,那第七位君子就是当时官至二品的礼部右侍郎徐致靖。
徐致靖(18261918),字子静,江苏省宜兴人,思想开明,拥护革新,曾给光绪皇帝上过有名的《人才保荐折》,保荐过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张元济等维新人士。
当年慈禧亲笔批文立即斩决的头一个人就是徐致靖。李鸿章与徐致靖的父亲是同科进士,又是密友,私交很深。李鸿章就想方设法救徐,他求慈禧的红人荣禄帮忙。几经周折,慈禧终于改判徐致靖为“监候”(即死缓)。徐致靖出狱后,一直居住在杭州,改名徐仅叟,意思是“六君子”被害,刀下仅存的老朽。
第(3/3)页